7月24日至28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省文化馆共同承办的广东省第十三届少儿艺术花会决赛于东莞盛大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江门市参赛作品共摘得3项艺术专场铜奖与5项美术书法三等奖。
舞蹈专场铜奖:《青山绿葵》
编导:温洁明、李婧文
作曲:阳成
舞美设计:林志刚
演出人员:梁睿娜、李瑞群、李可儿、钟雅童、程绮霏、周殷晴、陆心怡、李依宸、黄绮岚、梁栩晴、赖映瑜、覃麒倍、林筠涛、张杨扬、余洛诗、陈可晴、谭芷琪、李紫菀、黄熙雯、蔡露宜、杨浠渝、陈沛莜、叶芷滢
作品简介:这片葵林是鸟儿的乐园,成群的鸟儿在枝头跳跃欢鸣;后来,斧锯声撕裂了宁静,葵林倒下,鸟儿的歌声也随之消失。多少年经过雨水的滋润,葵树从残根中抽枝展叶,新生的幼苗倔强地爬满山坡。渐渐地,熟悉的啁啾声又回来了——小鸟为葵林施肥,葵林依旧茂密,鸟鸣依旧清脆,自然的馈赠需要珍惜,而非掠夺。
曲艺专场铜奖:《笔筒装米》
编剧:任玲
作曲:蔡朝阳
舞美设计:苏志
辅导:巢欣欣、赵艳娇
演出人员:冯子熙、王祉熹、张峻瑜、陈颖芝、梁秀妍、谈坤瑜、余芷忻、余奕祈、李嘉蕊、高楚乔、谢宝莹、区艺姿
演出单位: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青少年宫、江门市象牙塔艺术中心
作品简介:作品以恩平歇马村梁氏家族故事为原型,讲述第74代先祖梁抚民因不识字被无赖篡改借条反欠债,痛定思痛立下"穷到笔筒装米粮,也要子孙上学堂"家训。作品诙谐展现旧时乡民因文化缺失受欺困境,最终梁氏家族重教兴学、人才辈出,凸显学识重要,兼具岭南乡韵与文化反思的深刻内核。
戏剧专场铜奖:《招新大比拼》
创作人员:邓荣宗、黄笑颜、黄晓华
辅导:吕洁雯、黄翠玲
演出人员:罗芷澄、黄睿平、吴佩瑶、周都强、谭茜茹、廖静雯、陈婧、陈思睿、许芯侨、皮何斌、刘希妍、欧阳依琳
演出单位:江门市文化馆
作品简介:墟街因为电视剧《狂飙》火爆而出圈,为了宣传推广墟街历史文化,学校墟街讲解团继续举办招新活动。一群学生在竞选墟街讲解员的的过程中学习了墟街的历史知识并理解了当一名墟街讲解员的责任和真正的价值。作品不仅展现了墟街的悠久历史文化,也表达了海外侨胞故土情深,对家乡的热爱。
美术类三等奖
手工《龙舟竞渡》
作者:成净月
辅导老师:陈淑贤
选送单位:江门市江海区文化馆、江门市江海区高新第一小学
版画《赤坎古镇》
辅导老师:梁美娴
选送单位:江门市开平市美术馆、江门市开平市文化馆、江门市开平市东河初级中学
书法类三等奖
行书《苏澈<墨竹赋>》
作者:邓嘉俊
辅导老师:张旭涛、李锦华
选送单位:江门市文化馆、江门一美书院、江门市江海区壹美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行书《苏东坡词五首》
作者:梁心怡
辅导老师:陈高琼
选送单位:江门市江海区文化馆、江门市江海区景贤初中
隶书《少年中国说》
作者:梁颖欣
辅导老师:李国兆、郑日寸
选送单位:江门市恩平市文化馆、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
广东省少儿艺术花会于1986年创办,每三年举办一届,面向16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设有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的少儿艺术专场比赛,以及涵盖美术、书法、篆刻、手工制作类别的少儿美术书法展,是全省少年儿童展现艺术才华、激扬文化自信的最大舞台。本届花会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各有关单位积极开展初赛选拔,共报送复赛作品425件(艺术专场182件,美术书法243件),其中艺术专场共有90件作品晋级决赛,美术书法评出一等奖24件、二等奖36件、三等奖61件。
近年来,江门市文化馆深耕文艺创作沃土,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创作导向,通过组织创作采风、建立创作基地、举办专题研讨等举措,精心培育出一批聚焦时代精神、深挖侨乡文脉、贴近百姓生活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不仅屡获市、省级乃至国家级重要奖项,更如源头活水,持续滋养着群众的精神家园,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侨乡地方优秀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展望未来,我馆将持续完善创作扶持机制,搭建更多优秀作品孵化与展演平台,并积极探索文艺创作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力求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反映时代精神、彰显侨乡特色的群众文艺精品。
版权所有:江门市文化馆 Copyright 2018 Jiangmen China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江门市蓬江区院士路五邑华侨广场 电话:0750-3377208
粤ICP备18139116号 技术支持:广东迪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