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玑巷人南迁传说 (珠玑巷移民落籍良溪传说) (省级,民间文学)
文章出处: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2022-05-23 10:15
2022年5月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项目简介
在珠江三角洲乃至海外广府人许多姓氏现存的族谱中,都有明确记载先祖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而来,虽异姓族谱中记载的迁徙时间、因由不同,但是核心领头人都是同一人——罗贵。罗贵(1086-1147年),讳以达,字天爵,号琴轩,贵是他读书时之名。祖籍山西太原,出生在广东南雄保昌县牛田坊沙水村珠玑里一个官宦之家,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旧称蓢底,原属新会)是罗贵率众南迁的终点。至今在良溪村仍然保存有许多较完整与罗贵有关的历史文物,如罗贵墓、罗氏大宗祠等。
相传,约八百年前,以罗贵为首的珠玑巷居民南迁传奇故事,事因传说苏妃(一说胡妃)因失宠被打入冷宫,后出逃在外,被居住南雄珠玑巷沙水村运粮官黄贮万收留隐姓,然而因家丁反目,将此事告知官府,官府欲以屯兵珠玑为由屠村缉拿。当时的罗贵还只是贡生,还未入仕,在得到在京城亲人密报之后,遂与珠玑巷36姓(一说38姓)97户人家密谋南迁,从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十六日,历经千辛万苦,从粤北来到珠江三角洲,落籍良溪。这是广东移民史乃至中国移民史上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改写了广东的历史文化版图,而且也改写了世界华人华侨的历史版图,正是罗贵的后裔,从珠江三角洲,走向了南洋,走向了全世界。他们秉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开拓进取。移民后裔们,对祖居地的反哺,在经济、文化上的贡献有目共睹。
良溪既是终点,又是起点。终点是珠玑巷人南下最具意义的目的地。起点,是指落籍良溪与珠江三角洲的广府移民,又一次由此启程,走向全世界。使江门由岭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三股文化交融,形成绚丽多彩的侨乡文化。罗贵率众南迁体现了开拓进取、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精神,与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精神是相吻合的;也是社会各时期发展、民族大团结所需要的精神;它与“一带一路”、“大湾区发展”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主流精神具有共通性。
南雄珠玑巷居民南迁过程中在民间流传着诸多故事。罗贵率众南迁只是其中之一,这些故事已经成为移民们世代相传的集体记忆,加深了移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感情和家园归属感,并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力和凝聚力。这种大规模迁徙和移民现象不仅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缩影,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渊源(项目传承历史应至少追溯至百年)
(一)珠玑移民起源于南宋年间
根据光绪版良溪本原堂《罗氏族谱》记载,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朝廷奸臣当道,胡妃逃出宫,被押粮官黄贮万收留,岂料黄的家丁对主人不满,将胡妃行踪泄露,朝廷获知,欲屠村灭迹,南雄始兴保昌县沙水村珠玑里居民罗贵获知消息后,与36姓、97家商议南迁,在取得官府引文后,在正月十六日,97家人带上逃难粮食米团糍、风腊鱼肉及细软等乘竹筏走水路南下,沿途历尽千辛万苦,4月26日到达冈州(新会旧称)大良破排筏登岸,受土人龚应达等接引在新会蓢底(良溪旧称)落籍。
此次大规模的迁徙,不仅改写了广东移民史,更是中国移民史上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它改写了广东的历史文化版图和世界华人华侨的历史文化版图。正是罗贵的后裔,从珠江三角洲,走向了南洋,走向了全世界。
而作为此次大迁徙的领头人物,罗贵被后人称之为“贵祖”,他在珠江三角洲的大规模开发,垦殖拓荒,兴修水利,功不可没。他率36姓97户人家最早落籍的良溪,也就成了这些异姓、乃至整个广府民系又一个祖籍地,如今,每年清明,来良溪拜祭“贵祖”的海内外罗氏宗亲达数万人之多。这些人,不仅仅是罗姓,甚至不仅仅是36姓,而是大部分的广府人。
良溪罗氏大宗祠内悬挂的对联:发迹珠玑首领冯、黄、陈、麦、陆诸姓九十七人历险济艰尝独任;开基蓢底分居广、肇、惠、韶、潮各郡万千百世支流别派尽同源。就是对罗贵倡议扶危、中流砥柱高尚形象和异姓一家、同舟共济、团结互助、不忘初心、开拓创新精神最细致、最全面的诠释。
(二)珠玑居民南迁传奇故事载入各姓谱系是广府人对南迁移民精神的传承。
珠江三角洲诸邑所居世家望族,遗世谱牒或口头相传,其先祖来自南雄珠玑巷。特别是江门五邑现存的家乘、谱系、地名等资料可以发现这个事实,据1986年地名普查,江门五邑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建村的就有113个村,宣统年版的《开平乡土志》指出“(中原迁民)转徙而至本境者,多在宋元以后。考各族初祖,多从新会来。”,这也包括了作为移民象征性符号的棠下良溪。
虽然各姓所载迁移时间由南宋初至南宋末年不等,但是始迁点都是珠玑巷,又以罗贵作为率众南迁的领头人记录在谱系中。
从20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史学家都陆续对珠玑移民南迁传奇故事,进行研究、论述,不一一赘述。珠玑居民南迁精神就是异姓一家、同舟共济、爱国爱乡、勤劳勇敢、包容务实、开拓创新。移民的后代在来到珠江三角洲后,又向海外发展,给广东珠三角和沿海地区农业生产、医疗、教育、文化等起到促进作用,造就了独特的岭南文化和侨乡文化。
(三)珠玑居民南迁对岭南文化的贡献
珠玑巷居民再给官府诉求叙述南方地广人稀,堪辟住址,到达珠三角后,移民们凭着主动性和开拓进取精神,胼手砥足,用辛勤的劳动,围垦出大片荒滩海涂,筑堤造田,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办学兴教、发展教育事业,通过这场开发热潮,铸就了新的精神品格和新的岭南文化。主要表现在:1.开拓进取创新精神。南迁移民们到了珠江三角洲后,他们的后代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再次走出去,寻找其他可以开发的土地,到东莞、肇庆、惠州、港澳、甚至海外发展,体现了移民后代继承先辈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2.开放兼容的心态。移民来到沿海地区,为适应生存,他们全部使用粤语,还将中原许多民俗活动带到岭南使之广泛流传,体现了包容务实。3.爱国爱乡精神。移民及后代,在外谋生,他们在集攒财富后,回乡进行公益慈善事业,如修桥、路、建祠、建庙、兴办企业。在清末和解放战争历次革命运动中捐款、捐物或回国投身革命,都是爱国爱乡的体现。
三、主要特征
从良溪罗氏族谱、新会双水莲边里麦氏家谱,东莞英村罗氏族谱、番禺市桥谢氏家谱等皆有记载罗贵南迁事件,主要特征如下:
(一)集体性。“罗贵率众南迁”事件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迁徙行动,是迁徙前经过大家集体研究、签名、共同发起的活动,而且也是互相扶持、团结一致的集体行动。
(二)口头传承与族谱记述相结合。由于族谱的出现是在明代之后,口头传承必定早于此,应是由相关族人口口相传自明代,再通过族谱进行文字记述。
(三)多族记述与多地记忆相结合。据目前所能查到的族谱,“罗贵率众南迁”事件不仅见诸于罗氏记载,其他姓氏也记载了;江门一地有记载,其他地区也有这一传说。
(四)主干事实相似与旁枝细节丰富相结合。从现存的各地传说来看,一些主干的内容是大致一样的,但还有不少不同表述的细节存在,表明经过多年的流传衍变,罗贵率众南迁的故事仍在不断生长。
四、重要价值
罗贵率众南迁作为民间故事流传已久,影响深远,十分珍贵。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而且还有着之于当下不容忽视的社会价值。
(一)历史价值
南雄珠玑巷移民与洪洞大槐树、麻城孝感乡是中国众多移民源之一。所产生的移民后裔之多,之重要,对区域发展、文化传播,人口繁衍影响大,非其他移民源可及。正是南迁才使华夏文化扩大到珠江流域、西江流域和海外,才使中国南方的疆域得到扩大和巩固,形成以华夏(汉族)为主,多民族融洽共存的局面。珠玑巷移民是南迁移民中源流最明确、聚居最集中、人数最多,对近代和当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支。
移民在珠江三角洲的大规模开发,垦殖拓荒,兴修水利,功不可没。他们的子孙繁衍不息,构成珠江三角洲居民,而作为领头人的罗贵被尊称为“贵祖”,广府民间常言小事“唔使问阿贵”的谚语,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他的权威性。
(二)文化价值
珠玑巷移民是中国古代移民和姓氏变迁的一部史诗,是中华移民文化和姓氏文化的典型体现,可谓之岭南文化,其主要精神是:“异姓一家,同舟共济,勤劳勇敢,务实包容,开拓进取”。这种大规模迁徙和移民现象不仅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缩影,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无数从后珠玑巷走出去的先辈远赴重洋,不仅给家乡带来巨大的侨汇收入和中西融合的历史文化,更为侨居地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江门也因之由岭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三股文化交融,形成绚丽多彩的侨乡文化。
(三)社会价值
罗贵率众南迁体现了开拓进取、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精神,与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精神是相吻合的;也是社会各时期发展、民族大团结所需要的精神;它与“一带一路”、“大湾区发展”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主流精神具有共通性。罗贵率众南迁是一部砥砺奋斗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这一代人更需要秉承先辈们开拓创新、爱国爱乡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忘初心,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