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旧) > 名录项目 > 传统技艺

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省级,传统技艺)

文章出处:江门市文化馆 发布时间:2022-10-11 11:08

罗氏柑普茶是以云南普洱茶和新会柑皮制作而成,为道光廿七年(1847年)棠下良溪村道光进士罗天池始创,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罗天池,1805年出生于棠下镇良溪村,道光六年进士,被誉为“粤东四大家”之一。道光廿七年(1847年)罗天池在云南辞官回棠下良溪,并带了很多当地的普洱茶回乡。在一次感冒咳嗽中,罗天池发现陈皮汤泡普洱茶对咳嗽痰多有奇效,自此之后,他形成了每喝普洱茶都加陈皮的习惯。后来,为了方便冲泡和易于储存,他制作了柑普茶。在罗天池的宣传和影响下,柑普茶的制法在良溪流传开来,乡人罗奇生、罗光耀还从乡中收集柑普茶到海外销售。为了能收到更多柑普茶,又将制作方法传到鹤山、新会、开平等地,罗氏柑普茶逐渐享誉南粤茶界,并随着华侨的来往传至世界各地。

罗氏柑普茶具体做法是取新鲜柑,在上部切开,掏空果肉。外壳保持柑桔的原状,以普洱茶茶叶填充结实,再盖上刚割下的柑皮,将果子恢复柑桔的原状,再进行天然生晒。新会陈皮和云南普洱的完美结合,融合了新会柑清醇的果香味和云南普洱茶醇厚甘香之味,让柑皮(即陈皮)与茶叶相互吸收精华,形成了风味独特的柑普茶,既具有口感醇厚的特点,同时兼具健脾养胃、消积化滞、疏肝润肺、化痰止咳、降脂养颜以及抗动脉硬化等保健作用。

现罗氏柑普茶第六代传人罗沛贤已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古村落(原良溪学校内)建立了总面积为一千平方米的加工场,改变了过去家庭作坊制作产品的方式,在把罗氏柑普茶制作规范化、市场化的同时,坚持传统古法晾晒和手工制作,对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加以传承和弘扬。

罗氏柑普茶是良溪“后珠玑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研究江门乃至岭南饮食文化、地方民俗有着重要价值。


友情链接: 江门市文化馆